雷电电磁脉冲(LEMP)和操作过电压会对敏感的电子信息系统产生危害,因此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LEMP防护措施以避免建筑物内部的电气和电子信息系统失效,除了在防雷区边界采用空间屏蔽、内部线缆屏蔽外,还需要设置能量协调配合的浪涌保护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过程、浪涌保护器能量配合的作用和选择要点。
1.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过程
根据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技术防雷技术规范》第5.4.3 10款所示:
① 两个限压型SPD配合时,他们的伏安特性都是连续的(例如 MOV或抑制二极管)。
当两个限压型SPD标称导通电压(Un)相同且能量配合正确时,由于线路自身电感或串联去耦元件LDE的阻流作用,输入的浪涌上升达到SPD1启动电压并使之导通时,SPD2不可能同时导通。
只有当浪涌电压继续上升,流过SPD1的电流增大,使SPD1的残压上升,SPD2两端电压随之上升达到SPD2的启动电压时,SPD2才导通。只要通过各SPD的浪涌能量都不超过各自的耐受能力,就实现了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
② 开关型SPD1和限压型SPD2配合时,SPD1的伏安特性不连续(例如火花间隙(SG)、气体放电管(GDT),半导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等),后续SPD2的伏安特性连续。
图14说明了这两种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的基本原则。当浪涌输入时,由于SPD1 (SG)的触发电压较高,SPD2将首先达到启动电压而导通。随着浪涌电压继续上升,流过SPD2的电流增大,使SPD2的两端电压U2(残压)上升,当SPD1的两端电压U1(等于SPD2两端的残压U2与去耦元件两端动态压降UDE之和)超过SG的动态火花放电电压USPARK,即U1=U2+UDE≥USPARK时,SG就会点火导通。
只要通过SPD2的浪涌电流能量未超出其耐受能力之前SG触发导通,就实现了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否则,没实现能量配合。这一切取决于MOV的特性和入侵的浪涌电流的陡度、幅度和去耦元件的大小。此外,这种配合还通过SPD1的开关特性,缩短10/350ps的初始冲击电流的半值时间,大大减小了后续SPD的负荷。值得注意的是,SPD1点火导通之前,SPD2将承受全部雷电流。
2.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作用
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为了避免雷电和操作过电压引起的浪涌通过配电线路损害电子设备,按照IEC防雷分区的观点,通常在配电线穿越防雷分区(LPZ)交界处安装浪涌保护器(SPD),如GB50343《电子信息系统技术防雷规范》P131图12所示:
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当线路穿越多个防雷区域,宜在每个区域交界处安装一个电源SPD,按照能量逐级泄放原理,选择合适的SPD,以便把雷电流导引入地,使雷电流的过电压减少到受保护设备的耐压值耐受能力,避免设备损坏。
3.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选择要点
根据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防雷技术规范》规定:普通SPD要达到能量配合必须遵守以下规范:
① 前级SPD1的泄流能力应比后级SPD2大得多,即通流量大得多(比如SPD1应泄放%80以上的雷电流)
② 去耦元件可采用集中元件,也可利用两级SPD之间连接导线的分布电感;
③ 终端一级的被保护设备电压应小于被保护设备电压。
随着防雷技术的发展,杭州易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了具有能量自动协调配合功能的浪涌保护器,解决了不同等级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问题,在浪涌保护器选型、安装时变得更为简便,无需加装退耦装置。易造科技独有的YZ集成技术,是目前防雷行业的前沿科技,目前被大量地应用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行业。
-End-